北大美女学霸转行当演员 最新发声 遵从内心选择演艺路-凌晨三点加班被表彰引争议:
近日,“北大毕业生转行当演员”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,当事人曾霜旖成为焦点。她表示母亲一直支持她的决定,对于突如其来的关注,她感到受宠若惊。曾霜旖强调无论是读书还是演戏,都需要投入100%的专注。
2013年,曾霜旖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,并于2017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,随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。然而,在2018年底,她发布微博宣布正式出道,成为一名演员。她解释说,转行是因为对表演的热爱和追求内心的快乐。“我从小练舞蹈,喜欢表演,是个表演欲望很强的人。”面对记者关于为何不一开始就进入演艺圈的疑问,曾霜旖表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如果早几年进入这个行业,可能不会有那么坚定的决心。
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支持给了她很大底气。母亲从未施压让她选择更稳定的职业,而是认为开心更重要。最近频繁登上热搜让曾霜旖感到意外,但她希望这种关注不是一时热度,而是因为她的角色深入人心。她保持乐观心态,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。
曾霜旖认为学霸和演员是两个极端的角色,学霸需要理性解题,而演员则需要调动感性的一面。她认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塑造角色时,专注是非常重要的。入行以来,她参演了多部热播剧集,如《迷雾追踪》《猎罪图鉴2》等。
谈及未来,曾霜旖表示希望能参加演技类综艺,让更多人看到她的专业能力。她对自己的演技充满自信,并希望有机会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。她鼓励毕业生不要给自己设限,遵从内心,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近日,佛山一家公司因表扬一名员工在凌晨3至5点仍能敏锐捕捉客户需求并促成订单而引发关注。公司为此给予该员工500元奖励。客服人员表示,加班是员工自愿行为,且最近公司活动频繁,员工们自觉加班,公司也会支付加班费。
然而,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的质疑,认为这是变相鼓励加班文化。表面上看是对员工“敬业精神”的肯定,但实际上暴露出职场中将“熬夜工作”与“勤恳”“奋斗”划等号的误区,忽视了职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
该公司在通报表扬中也提到,凌晨3至5点是人体最疲惫、最需要休息的时段。显然,企业方清楚熬夜工作往往与敏锐、高效无关。长期熬夜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,还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,如免疫力下降、记忆力减退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。若企业将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作为榜样宣传,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:只有牺牲健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将熬夜办公、延长工作时间冠以“奋斗”“上进”之名,甚至把“加班”和“敬业”强行绑定,使得“加班才是正常”“到点下班意味着不上进”等错误观念成为职场默认规则,人为制造并加剧无效“内卷”,导致劳动者不得不透支健康去追求所谓的“认可”,使他们的合法权益被忽视。
对个人而言,健康是职业生涯的基石。短期来看,熬夜或许能换来一时的表扬或奖金,但长期透支健康的代价可能无法挽回。近年来,职场猝死和因过劳患上抑郁症等悲剧屡见不鲜,根源在于“以健康换业绩”的错误观念。劳动者应清醒认识到,长远的职业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,而非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。
对企业来说,推崇“熬夜奋斗”不仅损害员工健康和劳动权益,也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。优秀的企业应在管理上追求“健康的高效”,而非“疲劳的拼搏”。与其奖励和宣扬凌晨加班,不如通过制定合理制度、优化工作流程、引入更有效的工具等方式,让员工在保证健康的状态下发挥最大价值。
真正的效率应当来自科学的工作安排,而非单纯延长工作时间,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“看起来很努力”。这种“伪奋斗”观念值得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