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和伊朗联手演戏,骗了全世界,最大输家出现,并非以色列!
2025年6月,中东局势,全球观众的目光被美国和伊朗之间的“冲突”牢牢吸引。然而,“战争”来得快去得也快,12天后一切归于平静。表面上看是针锋相对的较量,实际上却是两国联手演的一出大戏,骗过了全世界。
而这场戏的最大输家,不是人们以为的以色列,而是远在东欧的乌克兰。
美伊“双簧戏”背后的真相
6月21日,美国突然对伊朗动手,出动125架战机,直奔伊朗的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扔炸弹。
伊朗也不甘示弱,6月23日发射十几枚导弹,目标是卡塔尔境内的美军艾尔乌代德空军基地。表面上看,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硬仗,全球媒体铺天盖地报道,美国“摧毁伊朗核能力”,伊朗“强硬回击入侵者”。
可没过多久,风向就变了。伊朗官方出来说,核设施基本没啥损失;英国媒体也爆料,这场空袭就是个“象征性表演”。真相是啥?美国和伊朗早就通过秘密渠道通了气,双方心知肚明,仗不能真打。
美国行动前通过卡塔尔给伊朗递了话,说清楚目标范围,保证不搞大破坏。伊朗也配合得滴水不漏,核设施的人员提前撤离,摆出一副“有备无患”的样子。随后伊朗的导弹反击,事先也通知了美国,落在美军基地附近,没打算伤人。
全世界都看明白了,哪是打仗,分明是演戏。
6月23日特朗普宣布停火,伊朗24小时内跟进,停火协议就像提前排练好的一样顺利生效。伊朗国内宣传“打退了敌人”,美国吹嘘“消除了核威胁”,以色列也趁机喊“伊朗导弹能力被摧毁”。可实际上双方伤亡几乎没有,核设施和军事基地都没大碍。
12天的“冲突”,就是一场政治大秀,美国要给以色列撑腰,伊朗要稳住国内民心,双方各取所需。
卡塔尔作为中间人,一边公开谴责伊朗攻击美军基地,一边暗地里忙着传话、调解。卡塔尔跟美国、以色列、伊朗都有联系,提出的“错峰停火”方案让各方都有面子下台。
戏演下来,美国和伊朗没真伤筋动骨,卡塔尔却借机刷了一波存在感。
乌克兰的苦果
美伊在前面演得热闹,乌克兰却在后面默默吃苦头。2025年6月初,美国本来承诺给乌克兰2万枚防空导弹,结果一看中东局势紧张,直接把导弹调去保护自己在卡塔尔的基地了。乌克兰傻眼了,这些导弹是他们防空系统的命根子,没了这东西,俄罗斯的无人机群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扑过来。
6月3日,俄罗斯在乌克兰苏梅地区大举进攻,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丢了,离苏梅市就剩15公里。乌克兰的防空网因为导弹短缺漏洞百出,俄罗斯无人机一波接一波,防都防不住。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急得嗓子都哑了,公开抱怨美国“说话不算数”。6月1日,乌克兰好不容易用无人机炸了俄罗斯几架轰炸机,可这点战果在美伊冲突的新闻轰炸下,根本没人搭理。
6月15日到17日的G7峰会,泽连斯基亲自跑去求援,结果特朗普忙着中东的事提前走人,欧洲领导人嘴上支持,实际啥也没给。乌克兰代表团最后就拿着一堆空话回了家。
俄罗斯趁着这机会,在哈尔科夫方向集结5万多人猛攻,乌克兰前线弹药补给跟不上,每天炮弹用量从6000发掉到2000发,防线摇摇欲坠。俄罗斯还在谈判桌上狮子大开口,要乌克兰认下失地,还得放弃加入北约。
大国博弈残酷,美国和伊朗演戏给自己捞好处,乌克兰却成了垫脚石。
全球市场的震荡
美伊“双簧戏”刚起时,大家担心霍尔木兹海峡被封,油价一下飙到99美元一桶,三年来的最高点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赶紧跳出来喊话,说中东这火药桶是全球经济的头号威胁。可停火消息一出,油价哗啦啦跌了7%,掉到70美元以下。华尔街投机者趁着这波波动赚翻了,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却被油价忽上忽下折腾得够呛。
卡塔尔成了大赢家。它投了80亿美元给美军基地做东道主,跟美国关系拉近了不少。加上跟伊朗这些年的交情,卡塔尔在停火谈判里左右逢源,地位蹭蹭往上涨。
沙特和阿联酋也跟着沾光,在中东的话语权大了不少。反观乌克兰,啥好处没捞着,还因为美国调走导弹吃了大亏。
2025年6月美伊“冲突”,表面上是战争,实际上是美国和伊朗联手演的一出戏。两国通过秘密沟通,把这场仗控制在“表演”范围内,既保住了各自的面子,也达到了政治目的。
大国下棋,小国流血。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