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工地大叔”刘诗利走红仅4天,令人恶心一幕上演!央视发声力挺
网络上的风气转变很快,有时候只需要不到一天。
一个在工地上班的农民工,会喜欢看书?
这是很多人看到刘大叔之后,心里冒出的疑问。他们不愿意去相信这件事,声音也让刘大叔感到难受。网上甚至有人说他的形象不好,不应该待在北京,还有人觉得他背后有团队,是故意炒作。
6月25日,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,有记者注意到了刘大叔。
他看着快60岁了,穿得也朴素,肤色像是长期在外面干活的样子。他在人群里显得有些拘谨,但是看书的眼神却很专注。
记者走过去和他聊了聊,也拍下了他的眼神。
刘大叔告诉记者,他从河南来北京打工,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找活。他做的都是力气活,在工地上绑钢筋、搬水泥,靠这个挣钱。
日子好的时候,一天能有三百块钱。要是没活干,就只能到处转悠着找。
他就是在这种闲下来的时候,会来书店看书。因为身上钱不多,他每次都是只看不买,看完就把书放回原处。
记者听完这些话,心里有感触,就买下了那本书送给刘大叔。刘大叔接过书,眼里都是感激。记者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他,说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联系。
这个过程被人拍下来发到网上,刘大叔一下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。
这种关注带来的不是开心。
他在河南老家的妻子和亲戚也很快看到了视频,马上就给他打了电话。刘大叔面对镜头的时候说,他很害怕,就是怕家里人看到自己这个样子,因为形象不太好。
怎么一个在工地干脏活的人会喜欢看书呢?
面对争议,有别的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。刘大叔解释说,一方面是自己手头确实不宽裕,另一方面也是怕把书弄脏,毕竟自己是在工地上班。
他爱看书,是因为他以前在老家当过民办教师,教书养成了一种习惯。
为了生活,他才放下教书的工作。因为教书不赚钱,自己年龄也大了,就来了北京打工,在各个工地之间干活。
虽然在北京打工的日子很苦,但他也会给自己找点乐趣。
天气热的时候,他会骑两个小时的车,就为了来书店看会书。
这件事情闹大后,央视也发表了文章,标题是《热爱读书的工地大叔,为何能感动全网》。刘大叔确实得到了很多的关注,但这些关注也变成了压力。
有网友就这样说:“一个老教师,本来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。居然被生活所逼去工地,这才是最可悲的。主流媒体怎么不关注这个点?”
其实这种普通人突然被关注的事情,不止一件。
比如那个被称为“卖菜西施”的李富贵。她也是河南的,因为家里父母都有残疾,父亲行动不便,母亲是聋哑人,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。
和她一样大的人还在上学,她就已经用一辆二手车出来卖货了。
有人觉得,现在这种事情,不管是真的还是炒作,都让人开始怀疑一切。但是农民工里,确实有很多爱读书的人,读书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,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里平静一些。
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,用自己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,让没有活干的日子有点盼头。谁都有自己的追求,只是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