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7日迎来小暑 养生防病正当时(宿管大爷疑中暑去世 青岛大学回应 高温天气引关
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“小暑”。中医专家表示,小暑正值“三伏”头伏前后,气温持续升高、降水增多,空气湿度大,体感闷热难耐,养生防病应从“暑”和“湿”两方面着眼,注重益气生津、健脾祛湿。
中医理论认为,暑多夹湿,“暑湿”二邪夹杂,容易引发许多健康问题。小暑节气容易出现湿邪困脾,脾失健运,导致腹胀腹泻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;同时,暑热最易耗气伤津,造成心血暗耗,导致血压波动、胸闷心悸、头晕乏力等,因而这一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
暑邪易伤气阴,此时养生应以益气生津为首。中医提倡酸甘化阴的饮食原则,通过食用酸味和甘味食物来滋养阴液。将乌梅、山楂、甘草等食材煮成的酸梅汤,加入适量冰糖调味,既能生津止渴,又能滋养阴液;另一方面,湿邪粘滞,易困脾胃,饮食还应注重健脾祛湿,可将薏米、绿豆、赤小豆一同煮汤食用。
夏季昼长夜短,人体阳气旺盛,宜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,建议晚上11点左右入睡,早上6点左右起床。早起后进行伸懒腰、活动关节等简单伸展运动,有助于唤醒身体机能。
小暑期间入伏,此时贴敷三伏贴,借助旺盛阳气,可以起到通经络、温阳散寒、增强免疫等作用。首次贴敷前应先试贴15分钟,无红肿痒痛再使用;成人贴敷控制在2至4小时,儿童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,避免灼伤。孕妇、发热者、皮肤溃烂者、过敏者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人群禁用。这一时节还可选择艾灸、拔罐、刮痧等常见冬病夏治方法调养身体。
宿管大爷疑中暑去世 青岛大学回应 高温天气引关注!7月6日,有网友称山东青岛大学一宿管大爷在值班室昏迷,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,相关话题迅速引发关注。当天下午,青岛大学保卫部门确认了一位宿管人员不幸离世的消息。
一名青岛大学在读学生表示,6日早晨他经过滢园宿舍时,看到有警察及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处理。据这名学生介绍,离世的宿管员负责滢园宿舍区域,平时住在宿舍门口的平房里,平房内只有风扇没有空调,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他在门外乘凉。
另有该校学生提到,青岛大学的学生宿舍普遍没有空调。同一天早晨,滢园宿舍内还有一名学生因中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。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讨论,疑似有青岛大学学生中暑,宿舍内既无空调也无风扇,且宿舍楼的宿管大爷已被送往医院。
随后,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宿管大爷已经去世。记者致电青岛大学招生办,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网传消息的具体情况。但他透露,学校的宿管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管理,每栋楼通常有两到三名宿管轮流值班。关于空调问题,该工作人员解释说,往年青岛夏季温度不高,学校未安装空调,但今年由于高温提前,学校决定在暑假期间为所有宿舍安装空调。
6日下午,记者联系青岛大学学生处询问相关情况,但未获回应。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保卫处110值班人员确认有一名宿管人员离世,并称该人员是浮山校区的员工,但未提供更多细节。
公开资料显示,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学生公寓分为汇园、滢园、泓园、浩园、浏园和浮山公寓六个园区,共有49栋公寓楼。近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,山东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。青岛市气象台于7月6日上午将市南区、市北区、李沧区的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预警信号,市区体感温度超过40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