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DNA动了吗?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奶茶-关于充电宝这些问题应该回应 3C
最近,茶饮市场刮起一股“健康风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“果蔬汁”搜索量同比上涨507%,评论量同比增速上涨204%。从销量上来看,“果蔬汁”订单量增速达210%。不仅如此,在甘肃,“甜胚子奶茶”搜索量同比增长9倍,而在云南,“酸木瓜饮料”搜索量同比上涨10。7倍、“酸木瓜奶茶”搜索量同比上涨64%。油柑、甜胚子等区域特色饮品正在走向全国。
最近,充电宝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。许多人开始仔细检查自己的充电宝,寻找3C标识,甚至将其变成了一种网络社交游戏。这源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一则紧急通知:自6月28日起,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、3C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。
此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,不少人在出行中遇到了问题。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困惑和期待,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。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明确规定,自2024年8月1日起,未获得3C认证证书以及未标注认证标识的产品不得出厂、销售、进口,也不得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。然而,多款无3C认证充电宝仍在公开销售,这种行为是否违规?是否应追究商家乃至电商平台的责任?这些非3C认证的充电宝从何而来?去年8月的新规是基于怎样的考量提出的?具体如何落实执行?
既然许多品牌的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,能否在生产环节建立更严格的检验流程?此前有3C认证的罗马仕充电宝因问题被召回,其3C证书也被撤销。这是否说明对3C认证本身也需要加强把关?对相关制造企业又该如何强化监督?
除了非3C认证产品,市场上还有无标产品在肆意售卖,部分商家公然兜售3C贴纸。在销售环节,如何阻止不合格的劣质充电宝流入市场?电商平台是否有把关环节?监管部门有何应对策略?伪造3C标识触犯了哪些法律法规?机场安检是否能有效识别伪造的3C标识?现在很多人准备购买3C充电宝,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出台一些助推政策,如补贴或以旧换新的优惠?
对于手头的非3C认证充电宝,人们该怎么办?继续使用但不带上飞机?还是尽早弃用?如果弃用,如何处理更科学、环保?可以直接扔进小区的“有害垃圾”垃圾桶吗?没有垃圾分类的地方又该如何处理?一些报道显示,机场拦截了大量充电宝,工作人员用小推车搬运。这些充电宝如何处理?流向何处?各大机场是否有妥善的处理方案及监督流程?还有一些专门回收充电宝的企业,这些回收的充电宝流向哪里?二手市场合法吗?如何监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