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届年轻人不再买“年抛电车”了 品质成首要考量-一些地区取消“国补”?不存在的
车企在“618”期间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。比亚迪推出了“百亿补贴618”活动,涉及22款车型,最高降幅超过5万元;奇瑞发布了旗下四大品牌的百亿厂补政策,涉及超30款车型,最高降幅为5。5万元;广汽埃安则推出了全系一口价,埃安UT仅需5。38万元就能开走。
然而,消费者对这些优惠似乎并不买账。以广汽埃安为例,5月26日至6月15日,其累计零售量为1。66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下滑约21%。95后王磊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:“便宜?便宜没好货!” 有人提车时发现车辆A柱锈迹斑斑,有人刚把新车开回家就发现实际续航大幅缩水,还有人因为车窗升降失灵的小毛病,在4S店排了三个月队依然无解。当国补退潮,“年抛电车”的焦虑逐渐显现,年轻消费者的目光也从“优惠力度够不够大”转向更本质的问题:这车真的能用得久吗?
过去几年,618、双十一等电商大节曾被不少年轻消费者视为“抄底”产品的黄金时刻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盛行的2023年和2024年,“跨城买车”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省钱秘籍。去年618,王磊为了最大程度薅到车企羊毛,连夜坐高铁去隔壁省提车,算下来节省了一万二。当时,像王磊这样为了价格优势不惜跨省奔波的大有人在,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有关于“异地购车”的攻略。
但今年618,消费市场的风向变了。面对多家车企的钜惠,年轻消费者不再以“价格为王”作为自己的购车逻辑,而是转向对于品质和服务的深度考量。上百位消费者中有超八成表示,自己拒绝出现过批次问题的降价车,认为这类促销车辆明显是车企在“清库存”。在上海工作的00后程序员陈先生,面对某品牌直降5万的诱惑,最终选择了贵3万但口碑更好的车型。他认为,那些大幅降价的车型很多都被曝出存在批次质量问题,后续维修保养特别麻烦。现在买车,他宁愿多花点钱,买辆品质可靠的车,图个省心、安心。
“618”期间,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持续多日,消费者对于以旧换新的热情不减。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关于部分地区暂时无法申领“国补”的讨论。针对相关热点话题,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。
5月底以来,关于重庆、江苏、湖北等地“国补”暂时无法领取的讨论,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。记者查阅云闪付App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页面,发现一则公告提及绿色智能家电、家装厨卫“焕新”27个小类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。在淘宝和京东的国补专区,江苏省和湖北省也出现了类似的提示信息。
基于这些表述,部分网友开始猜测一些地方“国补”是否就此停止。通过采访多地相关负责部门和相关负责人,记者了解到,所谓取消“国补”的情况是不存在的。江苏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表示,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未暂停,而是实行限额管理。重庆市商务委回复称,第一阶段补贴资金即将使用完毕,相关部门正在起草第二阶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。湖北省商务厅明确答复称,湖北国补活动将持续到2025年12月31日,目前家电和数码3C类产品国补资格券每日限量发放,先到先得。
业内人士表示,少部分地区阶段性地完善了“国补”政策实施节奏,实际上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将持续全年,消费者每月每周都有参与申领“国补”的机会。最近一些企业、平台和自媒体借机炒作,搞饥饿营销,营造恐慌情绪,消费者要特别注意辨别。实际上,除上述少数地区外,大多数省份国补优惠活动也在正常推进。
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国家层面部署推进的一项重要政策。各地执行落地后,“国补”使用情况不尽相同。在国家确定补贴规则“大框架”的基础上,各地拥有一定的自主权,可以确定国补落地的具体细节。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认为,少数地区政策实施进度较快,跟当地消费结构和消费者积极性有关,这也说明市场对“国补”的需求旺盛,政策激发了消费活力。